国产高潮白浆二区三区_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_国产视频尤物精品一区_无码精品97在线观看

銳評
要聞
視聽
圖說
熱線
部門
縣域
數(shù)字報
看電視
聽廣播

您的位置:首頁>要聞 > 社會 >

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·聊城抗戰(zhàn)記憶丨青磚灰瓦見證烽火歲月——探訪中共魯西北地委舊址

來源:新聊城客戶端  2025-08-15 15:32:09
A+A-
分享

  8月正午的陽光炙烤著冠縣清泉街道南街村,拐進一條胡同,一座青磚灰瓦、門扉略顯斑駁的幽深院落靜立。門外街頭巷尾,不時有居民經過,老人們搖著蒲扇坐在樹蔭下閑聊。“這院子可有年頭了,聽老輩人講,當年可住過好些大人物呢!”附近納涼的老人用粗糙的手指點了點緊閉的大門,瞇著眼回憶。

  中共魯西北地委舊址

  “這里就是中共魯西北地委舊址。”據(jù)冠縣黨史陳列館講解員介紹,1938年至1946年,這里先后為中共魯西特委、中共魯西北地委、中共冀魯豫七地委、中共冀南一地委駐地,宋任窮、段君毅、趙健民、徐運北、楊易辰、許夢俠等多位國家和地方領導人曾在此辦公和居住。因為地區(qū)黨、政領導機關和分區(qū)部隊長期駐扎并指揮戰(zhàn)斗,這里成為魯西北革命斗爭的重要指揮所,當時被譽為“魯西北平原上的小延安”。在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中,它像魯西北的一座燈塔,指引著廣大人民群眾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,幾屆黨的地區(qū)委員會在這里運籌帷幄,指揮千軍萬馬,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。

  五四運動的驚雷震醒了沉睡的中國,也喚醒了冠縣在外求學的進步青年。張夢庚、張永珍、任長山等人將革命火種帶回故鄉(xiāng)。1925年入黨的張夢庚,在“三·一八慘案”中身中三彈壯烈殉國,年僅17歲,成為聊城地區(qū)首位被追認的烈士。1926年,共青團冠縣支部建立,革命組織在此扎根。1932年,在濟南求學的趙健民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35年,他與錢泊生在位于堂邑縣的徐運北家中建立中共魯西特委,徐運北任書記。同年,中共直魯豫邊區(qū)特委委員劉晏春在冠縣王村建立第一個基層黨組織——中共王村支部。1936年,中共冠縣工作委員會成立,同年冬升格為縣委,次年春又擴展為中心縣委,統(tǒng)轄莘縣、堂邑、館陶等地的20多個黨支部、80多名黨員,革命力量迅速壯大。

  中共魯西北地委舊址

  1937年“七七事變”后,冠縣陷入混亂,國民黨縣長侯光陸攜款南逃,土匪橫行。民族英雄范筑先將軍拒絕南撤,通電全國守土抗日,在共產黨人協(xié)助下收編武裝,部隊迅速發(fā)展到35個支隊、6萬余人。同年10月,范筑先成立共產黨主導的政訓處,在冠縣等13縣設辦事處,發(fā)動群眾、恢復組織、發(fā)展武裝,冠縣先后成立婦女、青年抗日救國會,會員達13萬之眾。1938年11月15日,聊城淪陷,范筑先將軍及700余官兵血戰(zhàn)殉國。

  范筑先殉國后,魯西危局牽動黨中央。毛澤東簽署指示,決定派八路軍主力馳援。1938年12月,八路軍一二九師先遣縱隊在冠縣崔八里莊成立,李聚奎任司令員。1939年1月,以十支隊為基礎在冠縣萬善村組建筑先抗日游擊縱隊,趙健民任三營營長,“趙三營”威名初顯。

  中共魯西北地委舊址

  陳列館里的一間展室展覽著劉伯承、鄧小平兩位首長在冠縣的工作遺跡。據(jù)介紹,1939年11月15日,時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委的鄧小平,經冀南到達魯西北地區(qū),在冠縣、館陶兩縣交界處的衛(wèi)河岸邊的秤鉤彎村(今屬冠縣東古城鎮(zhèn)),專門召開了筑先縱隊和先遣縱隊營以上干部會議,對魯西區(qū)委工作作了重要指示。鄧小平傳達了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精神,作了關于堅持抗日斗爭和整頓軍紀的報告,為根據(jù)地鞏固指明方向。1943年,面對空前旱災與日寇殘酷掃蕩,冠縣抗日政府緊急開展生產自救,發(fā)放救濟糧,與人民共渡生死難關。

  1939年10月1日,陳貫莊戰(zhàn)斗書寫了平原游擊戰(zhàn)的傳奇。日軍廣獺旅團4000余人配備重武器掃蕩桑阿鎮(zhèn),趙健民率三營巧妙設伏,激戰(zhàn)至天黑,創(chuàng)造了以弱勝強的范例,被譽為冠縣“平型關大捷”,“趙三營”令敵偽聞風喪膽。面對日寇制造的宋村慘案、血水井慘案等暴行,冠縣兒女英勇不屈。冠縣回族姑娘洪林、齊濤等“七大姑娘”與楊勇、曾思玉等抗日名將結為革命伴侶,洪林與曾思玉被贊為“穆桂英”與“楊宗保”,成為魯西北抗戰(zhàn)的亮麗風景。1942年冬,馬本齋、趙健民率部一夜拔除趙固、西提固兩據(jù)點,斃俘敵偽200余名。

  血火淬煉,薪火相傳。冠縣這片浸潤著先烈熱血的土地,始終以不屈的脊梁和蓬勃的生機,詮釋著紅色基因的永恒力量,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史詩中,繼續(xù)書寫著蕩氣回腸的篇章。

  文/記者 劉亞杰 圖/資料圖

編輯:郭艷娜
審核:劉 飛
相關推薦


網友評論
關于我們 | 廣告服務 | 版權聲明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

聊城新聞網 2006-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(lián)合主辦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編號: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iufei@lcxw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