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>部門 > 農(nóng)業(yè)農(nóng)村 >
■ 本報記者 趙艷君 本報通訊員 王良全
10月21日,高唐縣清平鎮(zhèn)十里鋪村內的一處閑置宅基地里,村民劉玉平正忙著采摘棉花。“按當前的價格,這塊地里棉花能賣2000多元。收完棉花后,再種上菠菜,不能讓地閑著!”她樂呵呵地盤算著這塊土地的下一步種植計劃。
幾年前,這塊棉田還是一處雜草比人高、垃圾遍地堆的閑置宅基地。“以前這些地方又臟又亂,是村里出了名的‘沒人管’。”十里鋪村黨支部書記王文成說,眼看村里的閑置宅基地越來越多,2022年村“兩委”開會研究,決定把這些環(huán)境痛點變成增收點。
主意定了,村里的黨員便率先行動起來。王文成帶頭把自己閑置的老院子騰了出來,動員親戚朋友一起清理。就這樣,兩個多月的時間,全村發(fā)動300多人次,清運了20多車陳年垃圾,拆除了30余間危舊房屋,最終平整出來20多畝閑置土地。曾經(jīng)的衛(wèi)生死角,終于換了模樣。
“土地平整好了,咋用才能讓大伙都受益?我們沒搞‘一刀切’,誰家的地、啥位置,就按啥需求來。”王文成指著村里的兩處光伏電站介紹,村里把連片的閑置宅基地屋頂整合起來,建起了光伏電站,當年就實現(xiàn)了并網(wǎng)發(fā)電,“現(xiàn)在發(fā)光電站運轉很順暢,一年下來,村集體能多收9萬多元。”
零散的邊角地,則成了村民的“增收園”。收獲最大的莫過于73歲的村民王洪海。他把自家閑置的宅基地種上了糯玉米,今年喜獲豐收。“我年紀大了,出去打工沒人要,村里把閑置宅基地平好后,我就想著種點實惠的莊稼。”他熟練地捆扎好糯玉米的秸稈,整齊地碼在三輪車上。“這糯玉米在鎮(zhèn)上可搶手了,行情好的時候,一斤能賣3元多錢。今年我差不多能收2000多斤,算下來能賺6000多元!明年我還打算接著種糯玉米。”老人說著來年的打算,眼里滿是亮光。
令人欣喜的是,在盤活閑置宅基地的同時,村里的環(huán)境也跟著“升級”了。曾經(jīng)坑洼的胡同小路,如今都用清理出來的舊磚瓦鋪得平平整整;以前堵塞的下水道,重新疏通后,下雨再也不會積水;就連村口的空地,也鋪上了3000多平方米的花磚,成了村民跳廣場舞的小廣場。如今的十里鋪村,閑置宅基地上“長”出的不只是棉花、玉米和光伏電,更是村民的好日子。
“我們打算進一步整合村里閑置宅基地,探索更加集約的利用方式,讓每一寸土地都‘活’起來,讓大伙的腰包越來越鼓,日子越過越有奔頭!”市工業(yè)和信息化局派駐十里鋪村第一書記劉荷義說。
2025-10-23 10:24:02
2025-10-23 10:23:32
2025-10-23 10:22:54
2025-02-13 10:19:29
2025-01-03 09:12:18
2025-01-03 09:11:38

聊城新聞網(wǎng) 2006-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(lián)合主辦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
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編號: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(jīng)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本網(wǎng)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iufei@lcxw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