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本報記者 苑莘
本報通訊員 劉敏 張金元
不久前,莘縣徒駭河濕地公園上演溫馨的一幕——一只蒼鷺扇動著翅膀低空盤旋,隨后緩緩落到救助站獸醫(yī)師呂飛的身邊,抬著頭打量著那張熟悉的面孔,像極了眷戀母親的孩子。
這發(fā)生在莘縣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的一次救助鳥類放飛活動中。三個月前,這只受傷的蒼鷺躺在樹下,奄奄一息,被人發(fā)現(xiàn)后迅速送到了莘縣野生動物救助站。
起初,這只蒼鷺眼里滿是驚恐,治療養(yǎng)護期間,每一次換藥,它都安靜地伏在治療臺上,用那雙琥珀色的眼睛注視忙碌的身影;每一次喂食,它都仰起頭,精準地從鑷子上接過小魚。漸漸地,它學會了辨認腳步聲,只要聽見呂飛的腳步聲,它便展開翅膀迎過去。
善意是會發(fā)芽的,呂飛用100天的溫柔,重建了蒼鷺對世界的信任,并把這份信任變成了依戀。于是,當放飛時刻來臨,蒼鷺的戀戀不舍,便成了最動人的場景。
“這樣的救助故事太多了,我也記不清這是我救助的多少只鳥了。”呂飛說。
呂飛是莘縣野生動物保護的資深志愿者,與野生動物的緣分始于2021年。那一年,莘縣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發(fā)現(xiàn)隨著愛鳥人士的增加,每年需要救助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,但他們沒有專項資金,怎么辦?“那時,我們真的壓力非常大。”該局自然保護地和防災減災股負責人張金元介紹,“我們便抱著試試看的想法,尋求與具備獸醫(yī)師資質和救助條件的寵物店合作,沒想到,呂飛主動請纓加入。”
“第一次見到受傷的鳥兒被送到救助站,它的眼神仿佛在向我求救。從那一刻起,我就決定要干好這件事。”呂飛回憶道。為了掌握救護技能,他自學鳥類解剖學,向獸醫(yī)專家請教治療方案,甚至在家中陽臺上搭建臨時“病房”。去年冬天,一只中毒的蒼鷺被送來時已無法站立,呂飛連續(xù)守候48小時為它灌藥、保溫、喂食,最終從死神手中奪回了這條生命。四年來,呂飛參與救助的鳥類超過200只,其中,紅隼、縱紋腹小鸮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超過30只。2024年全縣野生動物救助成功率達92%,較2021年提升40%,群眾主動參與救助案例增長3倍,生態(tài)好轉的跡象越來越明顯。“為了表達對呂飛的認可,2023年,我們授予他‘民間林長’榮譽稱號。”張金元介紹。
生態(tài)好不好,鳥兒先知道。近年來,隨著莘縣野生動物保護力度不斷加大,縣域內鳥類數(shù)量不斷增多。據(jù)2023—2024年統(tǒng)計調查,全縣鳥類種類增至33種,其中,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種,山東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種,連對水質極為挑剔的白鷺也在這里安了家。而這些變化,正源于無數(shù)個“呂飛”的共同努力——從民警、村民到學生志愿者,越來越多的人在發(fā)現(xiàn)受傷動物時,會第一時間撥通救助站的電話。
救助站內,呂飛的身影依然緊張而忙碌。在采訪他的時候,救助站內又來了一只“小病號”,經了解得知,這是燕塔街道東毛坊村村民發(fā)現(xiàn)的一只鳳頭鸊鷉,是具有重要生態(tài)、科學、社會價值的野生動物,屬于山東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。這只鳥個頭較大,酷似野鴨,當時已無法自主行動,村民立即通過村委會聯(lián)系到莘縣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,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將其安全轉移至救助站。
如今,莘縣野生動物保護的故事仍在繼續(xù),這些溫暖和諧的瞬間,正見證著魯西大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。
2025-08-20 18:32:59
2025-08-20 18:32:46
2025-08-20 18:32:32
2025-02-13 10:19:29
2025-01-03 09:12:18
2025-01-03 09:11:38
聊城新聞網 2006-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(lián)合主辦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編號: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iufei@lcxw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