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7日《聊城晚報》2版
位于聊城古城區(qū)中心的光岳樓,建成于明洪武七年(1374年),因東昌守御指揮僉事陳鏞為“遠眺料敵與嚴更漏”,以修城余木主持始建,故又名“余木樓”。明弘治九年(1496年),河南西平一位考功員外郎李贊與東昌知府金天錫同登此樓,因嘆樓百余年尚無名稱,遂命之曰“光岳樓”,“取其近魯有光于岱岳也”。聊城民眾稱光岳樓為“古樓”。
我第一次爬上古樓是1953年10月。當時我9歲,伯父用自行車馱我到聊城專區(qū)醫(yī)院(當時位于紅星路路南和路北的兩個院落內(nèi))看病。閑暇時間,我隨伯父爬上古樓游玩。那時,古樓隨便上,無人看管,大家不但不用買票,而且連買票的概念都沒有。當時我還數(shù)了從開始上樓到古樓一層的臺階數(shù)目:連同剛進樓洞拐彎處的4個臺階,共計56個。
光岳樓是中國十大名樓之一,而且是全國少有的、650年不曾重建的樓閣。1956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1974年,著名文學家、歷史學家郭沫若題寫了光岳樓匾額。1975年著名畫家豐子愷為光岳樓題寫楹聯(lián):“光前垂后,勞動人民智慧無極;岳峻樓高,強大祖國文物永昌。”
光岳樓臺體的東、西、南、北四面的中部,各設有半券形的拱門。這四個拱門上方砌有四個門額,東曰“太平”,西曰“興禮”,南曰“文明”,北曰“武定”。這是光岳樓的文化亮點之一。
20世紀六七十年代,在“破舊立新”浪潮中,有些人高喊“古樓上有四舊”,并要求把四個門額鏟除。主管部門考慮到要保護文物沒有鏟除,而是用水泥將這四個門額封糊起來。1984年對光岳樓進行全面保護維修時,四個門額得以重見天日。
“文化大革命”時期,有群眾團體抬著“古為今用”的大幅語錄牌,要求把光岳樓利用起來。有關(guān)部門立刻進行研究,決定把光岳樓底層四個方向的樓道開辟為百貨商店,出售不同種類的商品。為增大營業(yè)面積,還把西側(cè)拱門封堵起來,只開放其余三個拱門供人們進出“商店”購買東西。
改革開放后,包括文物專家在內(nèi)的許多人指出,把光岳樓用作商店是對珍貴文物的糟蹋和破壞。為此,大約在1982年,相關(guān)部門便將“商店”搬走,恢復了光岳樓的基本面貌,并且日漸重視對光岳樓的保護和維修。1984年5月至1985年12月,對光岳樓進行了全面維修;1992年3月至1993年10月,又對光岳樓的基座進行了加固。
1988年6月光岳樓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2018年5月15日,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《國寶檔案》欄目播出的《天下名樓——運河古閣光岳樓》和大家見面,讓更多人認識并了解了這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樓閣。
光岳樓已經(jīng)成為聊城的一張名片,所謂“來聊必看古樓閣,絡繹不絕觀光岳”。
文/閆西齡 圖/資料圖
2025-08-04 10:23:41
2025-08-04 10:23:08
2025-08-04 10:22:43
2025-02-13 10:19:29
2025-01-03 09:12:18
2025-01-03 09:11:38
聊城新聞網(wǎng) 2006-2025 版權(quán)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(lián)合主辦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編號: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(jīng)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本網(wǎng)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iufei@lcxw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