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高潮白浆二区三区_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_国产视频尤物精品一区_无码精品97在线观看

銳評
要聞
視聽
圖說
熱線
部門
縣域
數字報
看電視
聽廣播

您的位置:首頁>要聞 > 山東 >

灼言丨抗戰(zhàn)精神的傳承與回響

來源:閃電新聞  2025-08-16 16:13:08
A+A-
分享

  8月15日,棗莊鐵道游擊隊紀念館內,一場特殊的儀式劃破時空——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80周年山東省系列網絡宣傳活動正式啟動。伴隨《沙溝受降》故事穿透屏幕,抗戰(zhàn)民歌在云端奏響,烽火記憶正以新的方式叩擊時代的脈搏。

  八十年前,齊魯兒女用熱血鑄就長城;八十年后,山東大地以新姿告慰先烈。這場網絡宣傳活動的啟動,不僅是一次紀念,更是一場邀約,邀請每個網民成為歷史的講述者,成為精神的傳承者。

  從歷史現場到網絡空間:讓紅色坐標永遠清晰

  啟動儀式選擇在棗莊,本身就是對歷史的致敬。這里有鐵道游擊隊“飛車奪糧”的傳奇,有沙溝受降的歷史見證——1945年,正是在這里,侵略者放下武器的瞬間,定格成中華民族從屈辱走向奮起的永恒畫面。

  齊魯大地的每一寸土地,都浸透著抗爭的熱血。從天福山起義的星火燎原,到沂蒙紅嫂的“最后一口糧當軍糧”;從渤海老區(qū)的秘密交通線,到地雷戰(zhàn)的遍地烽火,這些故事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星辰,照亮了山東人民抗戰(zhàn)的光輝歷程。

  此次系列網絡宣傳活動,將通過多種形式把山東的抗戰(zhàn)歷史全方位、立體式地呈現給廣大網友。網上山東抗日戰(zhàn)爭紀念館新館也將借助AI、元宇宙等技術,讓人們更加沉浸式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。

  臺兒莊戰(zhàn)役遺址的“彈墻”被搬上大屏,斑駁磚墻上的彈孔依然觸目驚心。1938年,正是這堵墻見證了“血肉磨坊”般的拉鋸戰(zhàn),見證了數萬將士“寧為玉碎”的決絕。這場被外媒稱為“東方坦倫堡”的勝利,不僅打破了“日軍不可戰(zhàn)勝”的神話,更讓四萬萬同胞懂得,團結的力量,足以撼動任何強敵。

  海陽地雷戰(zhàn)通過紅色思政課再現,“村村埋雷、戶戶造雷”的場景仍舊令人熱血沸騰。面對日軍的“三光政策”,百姓用鐵鍋造雷、用智慧布雷,把田野變成戰(zhàn)場。這不是軍事奇跡,而是民心向背的明證:當人民站在正義一邊,任何強大的侵略者都終將被淹沒在人民戰(zhàn)爭的汪洋大海。

  從精神傳承到創(chuàng)新表達: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

  “齊魯回響·勝利弦歌”的旋律里,跳動著不變的民族魂。8首民歌,80年滄桑,從《鐵道游擊隊之歌》的激昂,到新時代紅色歌曲的嘹亮,音符里的勇氣與深情從未改變。這些鐫刻著歲月印記的旋律與現代編曲碰撞融合,讓抗戰(zhàn)精神掙脫了時光的束縛,從博物館的展柜中走出,化作齊魯兒女每次唱起都熱淚盈眶的家國情懷。

  “我們的抗戰(zhàn)”微紀錄片項目的啟動,正在重新定義歷史傳播的方式。鏡頭下的歷史,不再是教科書上的鉛字,而是老兵口述里帶著硝煙味的鮮活細節(jié)。“爺爺的步槍”“奶奶的布鞋”等觸手可及的具象記憶,讓過去與當下產生溫熱的連接。

  “致敬!老兵”網絡公益行動中,AI技術不僅是復原一張張照片,也讓網絡時代的紀念有了更溫暖的表達。那些深埋心底的思念,借此找到了跨越時空的出口,讓緬懷不再止于沉默的追思;那些未能見證盛世的先烈,也通過數字化手段“看見”今日中國的萬家燈火。

  網絡宣傳讓抗戰(zhàn)精神更加具象化、可感知。年輕人解鎖游戲里的“地雷戰(zhàn)”關卡,在策略布局中體會先輩智慧;跟隨VR技術“走進”臺兒莊戰(zhàn)場,在沉浸式場景中觸摸歷史溫度;“追更”抗戰(zhàn)故事短視頻,在互動傳播中引發(fā)情感共鳴。這不是對歷史的娛樂化,而是用時代語言講好抗戰(zhàn)故事,讓生長在和平年代的青年,身臨其境感受到今日的安寧是用昨日的犧牲換來的,民族的復興需要每個人接過前輩的接力棒,在前行路上續(xù)寫新的篇章。

  從使命擔當到精神永續(xù):讓紅色火種生生不息

  八十年前,團結是最硬的骨頭,信念是最利的武器。八十年后,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我們依然需要這兩樣“法寶”。

  忘記歷史不是背叛,記住歷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。要讓歷史成為最好的教科書,不是把故事鎖在紀念館里,而是讓年輕人在觸摸歷史中明白知所從來、明所將往。

  抗戰(zhàn)精神不是用來仰望的,而是用來踐行的。要讓精神化作前行的動力,把鐵道游擊隊的智慧,用于科技攻關的突破上;把沂蒙紅嫂的奉獻,融入為民服務的實踐中;把臺兒莊戰(zhàn)役的堅韌,寫在鄉(xiāng)村振興的答卷里。

  傳承不是簡單地復制,而是在創(chuàng)新中延續(xù)精神的生命力。要讓創(chuàng)新成為傳承的橋梁,用微紀錄片講好“我們的抗戰(zhàn)”,用網絡傳播放大“老兵的榮光”,用AI技術連接“過去與現在”。當紅色文化遇上新媒體,歷史故事用上新形式,就能在年輕人心中種下更多紅色種子。

  啟動儀式上的數字火炬,點燃的是八十年未熄的火焰。這火焰里,有先烈的期盼,有今人的擔當,更有后人的希望??箲?zhàn)勝利80周年,不是終點,而是新的起點。我們接過的,不只是和平的果實,更是讓和平永遠延續(xù)的責任。

  祖國不會忘記,我們怎能忘記?當鐵道游擊隊紀念館的鐘聲再次響起,臺兒莊的運河靜靜流淌,每個山東人、每個中國人都把“銘記”二字刻在心里,抗戰(zhàn)精神就會永遠滾燙,紅色火種就會永遠燃燒,我們便能在時代的征程上,永遠帶著歷史的溫度前行。這正是紀念的深意,更是傳承的力量。(文/孔德淇)

編輯:梁營營
相關推薦



網友評論
關于我們 | 廣告服務 | 版權聲明 | 聯系我們 |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

聊城新聞網 2006-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編號: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iufei@lcxw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