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濟南3月31日電 題:山東:“點亮”企業(yè)“智改數轉”之路
新華社記者陳國峰
智能化曲軸加工生產線呈“U”形排開,視覺機器人精準揮舞機械臂,將產品送上生產線……在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(qū),天潤工業(yè)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曲軸智能制造車間里,全部流程均由智能機器人或自動化設備完成。
由于不開燈也能自主生產,這個智慧車間又被稱為“黑燈工廠”。名為“黑燈工廠”,實則是“全電工廠”。“電能量代替人工作業(yè),對電力供應提出更高要求。”天潤公司企業(yè)管理與數據管理部主任工程師劉海浩說。
據介紹,這家企業(yè)搭建的智慧工廠互聯網平臺,能夠精準把控生產細節(jié),機械手的每一次抓取、設備的每一個加工動作都有據可查。劉海浩指著互聯網平臺上的運行曲線圖說:“車間每生產一根曲軸會產生3.7萬條數據,其中23%直接關聯電力參數。電不僅是動力源,更是生產質量的‘數字標尺’。”
“黑燈工廠”對電壓合格率有極高要求。在國網威海市文登區(qū)供電公司的監(jiān)控大屏上,3條35千伏主供線路的負荷、電壓曲線實時跳動。任何一條線路出現故障,其他線路能夠無縫切換。智能監(jiān)測設備可實時監(jiān)控電壓、電流等關鍵參數,以保障電壓合格率。
在工業(yè)大省山東,越來越多“黑燈工廠”涌現,引領工業(yè)制造向“智造”升級。電力如一條隱形的脈絡,串聯起智能設備的每一次運轉、數據的每一次跳動。
走進菏澤市鄆城縣藍翔紡織有限公司的“緊密紡”車間,清花、梳棉、并條、粗紗、細紗等工序,全部采用智能控制。“智能紡織設備對電壓穩(wěn)定性極其敏感,細微波動便可能導致整批紗線報廢。”公司相關負責人王偉說,“供電公司搭建的電能質量監(jiān)測平臺,能實時捕捉0.1%的電壓波動,保障車間36臺智能織機穩(wěn)定運行。”
“我們把紡織企業(yè)每條生產線的用電曲線與工藝參數深度比對,對企業(yè)用電數據實時監(jiān)測。”國網鄆城縣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王照玉說,2024年,全縣紡織業(yè)綜合能耗同比下降9.31%。
從制造到“智造”升級過程中,山東電力部門還為企業(yè)量身定制用電方案,助力企業(yè)用好分時電價、開展能效管理。比如通過智能算法拆解生產流程,將部分高耗能工序精準轉入電價低谷時段,為企業(yè)省下“真金白銀”。
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(qū),濟南東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的水性涂料和建材車間內,幾臺機械臂騰挪搖移,一件件防水材料在自動化工序引導下,有序走下生產線。“黑燈工廠”具有24小時連續(xù)生產的特性,東方雨虹每年用電量超過650萬千瓦時。
為讓企業(yè)的每一度電都“用在刀刃上”,國網濟南供電公司通過能源大數據平臺,全面梳理“黑燈工廠”能耗水平,量身定制節(jié)能減耗、降本增效方案,向300多家企業(yè)推送數字能效賬單,累計節(jié)約用電約3000萬千瓦時。
在一些企業(yè),省下的用電成本投入到研發(fā)更多智能產線,形成“節(jié)電—增效—再升級”的良性循環(huán)。“黑燈工廠”里,設備晝夜運轉,數據實時匯集,穩(wěn)定電力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,“點亮”企業(yè)“智改數轉”之路。
聊城新聞網 2006-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編號: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iufei@lcxw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