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郝凱
7月30日上午,許多有關巴黎奧運會的最新報道都用了“一覺醒來3塊銀牌”等類似的表達。其中體操男團決賽,中國男子體操隊最終僅以0.532分之差與金牌失之交臂;女子100米蛙泳決賽,20歲中國小將唐錢婷一直領先,最后時刻,南非選手在觸壁環(huán)節(jié)率先碰壁,唐錢婷遺憾摘銀;再聯(lián)想到之前射箭女子團體決賽,中國女子射箭隊差2環(huán)就能打破韓國女隊對于該項目的統(tǒng)治。一屆奧運會,有多少榮耀時刻,就有多少“意難平”,這也是競技體育的“殘酷”之處。
在奧運會賽場上,青年運動員,特別是嶄露頭角、之前拿到過不俗成績的青年運動員,常常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。他們的每一次突破、每一次失誤都會被放大檢視。不久前,17歲的跳水運動員全紅嬋在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說:“我也年輕過,但我怎么也回不到年輕的感覺了,動作越來越沉重了,覺得沒有那么輕松吧,完成度很低。”
全紅嬋的經(jīng)歷并非個例。許多運動員在發(fā)育期都會面臨成績波動的問題。隨著身體進入快速成長期,原本輕盈的動作可能會變得沉重,原本熟悉的技巧也需要重新調整適應。這不僅是對運動員技術能力的考驗,更是對他們心理素質的考驗。在這個過程中,運動員們需要理解和支持,而不是質疑、批評和捧殺。
由于在東京奧運會中以滿分奪冠,最近幾天不少自媒體以“全紅嬋平地入水都可以這么完美”“才知道全紅嬋這一跳的含金量有多高”“這一跳沒有驚動水,卻驚動了全世界”“全紅嬋跳水都沒我下餃子水花大”等詞條將全紅嬋掛上熱搜拔高觀眾期待值,這對她來說無疑是一種消耗。本屆巴黎奧運會賽前,一部分網(wǎng)友還以“一定能拿下冠軍”“嬋寶必須拿下冠軍”等話術進行留言,這無形中給運動員增加了壓力。我們做不到與運動員感同身受,但可以營造文明理性的輿論環(huán)境,讓他們安心比賽、享受比賽。
大國之大,不只是體量大、塊頭大,更在于胸襟大、格局大。我們應該意識到,他們首先是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,其次才是為國爭光的運動員。對于他們在聚光燈下的表現(xiàn),我們需要展現(xiàn)出更多的包容與理解。
正如全紅嬋所言:“每天七八個小時地去跳,我覺得還是很值得的。自己的目標要追求,永遠都朝著冠軍向前走。我希望我們?nèi)⒓訆W運會的所有人都能站上最高領獎臺。”對于青年運動員,我們應該學會欣賞他們的每一次進步,鼓勵他們克服困難,而不是僅僅聚焦于一時的成敗。只有這樣,才能為他們創(chuàng)造一個更加積極健康的成長環(huán)境,陪伴他們走過每一次挑戰(zhàn),迎接每一個勝利。
2025-08-04 10:23:41
2025-08-04 10:23:08
2025-08-04 10:22:43
2025-02-13 10:19:29
2025-01-03 09:12:18
2025-01-03 09:11:38
聊城新聞網(wǎng) 2006-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(lián)合主辦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編號: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(jīng)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本網(wǎng)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iufei@lcxw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