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訊 (記者 馬永偉 通訊員 朱紅光) “這里原來是十幾畝閑散地,為了增加村民收入,我們種上了楊樹,還準備在下面再種些豆子,預計今年村集體收入突破10萬元。”7月1日,臨清市新華路街道朱楊喬村黨支部書記宋海霞說。今年,新華路街道實行“分檔賽馬”的新辦法,顯著提升了村莊發(fā)展活力。
該街道按照各村2023年全年集體收入情況進行“量”和“質”的綜合分析——根據集體收入5萬—10萬元、10萬元以上進行“量”的劃分,根據集體收入中經營(產業(yè))收入占比情況進行“質”的劃分,并通過“量”和“質”的綜合對比,以“量足質優(yōu)”“量足質可”“量小質弱”為標準,將32個自然村劃分為“攻堅村”“突破村”“示范村”三種類型,然后進行不同的管理和督促。
該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趙明智介紹,在合理分類的前提下,依托“擂臺比武”平臺,創(chuàng)新運用了“賽馬機制”。即采取“目標”“措施”雙備案、“總量”“質量”雙考核、“行動”“成效”雙評價等有效方式,營造了對標提升、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,充分激發(fā)各級黨組織抓集體經濟發(fā)展的內生動力。
“說白了,就是全面衡量各村工作成效,按照村莊的三種類型,科學設置三條不同賽道。”趙明智說,每條賽道的指標設計均采取“雙主多輔”的復合賽道模式,以收入為中心劃定“總量”“增量”的“雙主賽道”,以質量為中心劃定“多輔賽道”。
“我們村今年的經濟發(fā)展目標是收入突破200萬元。目前,我們正進行調研,從各個方面入手挖潛。”該街道沙窩屯村黨支部書記魏清海干勁滿滿。
“我們街道的激勵機制,是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工作量化評估的新體系,目的是突出抓好村級集體經濟發(fā)展的實績導向,拓寬村級產業(yè)增收路徑,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從依靠土地增收向依托產業(yè)致富的轉型升級。”新華路街道辦事處主任姚強說,街道還堅持“獎先促后”的管理辦法,對增收成效進行“分色”督戰(zhàn)。一是紅色警示抓保底,針對“提低”村發(fā)出“紅色預警”,督促其抓好責任落實強化管理;二是黃色提醒促鞏固,針對“擴中”村進行黃色提醒,提醒其抓好隊伍建設精準幫扶;三是藍色跟蹤創(chuàng)標桿,針對“拔高”村進行藍色跟蹤,抓好示范引領帶動發(fā)展。
2025-08-04 10:23:41
2025-08-04 10:23:08
2025-08-04 10:22:43
2025-02-13 10:19:29
2025-01-03 09:12:18
2025-01-03 09:11:38
聊城新聞網 2006-2025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7120240004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編號: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iufei@lcxw.cn